测试技术学报

测试技术与理论研究

  • 基于旋转装置的磁梯度张量测量方法

    万成彪;牟少锋;李衡;

    磁梯度张量是目前磁信息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在探测未爆弹(UXO)方面,具有更好的反演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装置的磁梯度张量测量方法,基于该方法的测量系统包含两个单轴磁力仪和一个旋转装置,两个磁力仪在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它们的敏感轴共线,但方向相反,且与平面存在固定夹角.测量时,两个磁力仪饶与平面垂直的同一个轴旋转,旋转半径相同,利用磁力仪的输出可解算得到磁梯度张量.该方法可减少磁梯度张量测量系统的磁力仪数量,从而节约成本,降低系统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测量系统可有效测得磁梯度张量,且测量精度优于十字形轴向差分测量阵列.

    2020年05期 v.34;No.143 369-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213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某型云爆弹爆炸地震波测试方法研究

    王良全;商飞;孔德仁;

    爆炸地震波对于评估弹药的毁伤威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测试云爆弹爆炸后产生地震波的振动强度,需要设计合理的测试方案,准确测量弹药爆炸后地震波的数据,并分析其衰减特性,从而得到爆炸地震波分布规律.该论文在实际的爆炸场环境中,采用相应的地震波传感器及测振仪,按照合理的测试方案,测试弹药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云爆弹在爆炸时产生的地震效应非常强烈,并且随着距离爆心距离的增大,地震波的衰减速度也明显加快;利用质点振动速度理论公式对实测地震波进行拟合分析,拟合函数关系式在反映爆炸地震波的振速分布状况中与实际测试数据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将其运用到爆炸场毁伤测试中,为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提供理论评判依据.

    2020年05期 v.34;No.143 376-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34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铅铜螯合物/介孔炭催化剂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董秀芳;李碧波;李乐;苏智慧;李裕;宋健;崔浩然;

    通过稳态燃烧火焰结构、熄火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研究铅铜螯合物/介孔炭催化剂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铅螯合物/介孔炭复合物作用于改性双基推进剂,其稳态燃烧火焰结构的燃烧表面均匀分布,其火焰亮度高,暗区域面积较少,熄火表面形貌均匀,且不能明显观察到残留晶状物,表明加入铜铅螯合物/介孔炭催化剂后催化燃烧更充分彻底.

    2020年05期 v.34;No.143 381-385+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8K]
    [下载次数:199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水下弹丸定位系统

    邢焕洲;武锦辉;邓大建;刘吉;

    水下弹丸速度的测量一般是测量弹丸的速度大小,而对弹丸的位置、飞行方向关注较少.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检测水下弹丸位置、飞行方向、速度大小的弹丸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在弹丸预射轨迹附近布置多个压力传感器,采集弹丸通过传感器附近时的峰值压力以及峰值压力的发生时刻,通过公式可以对弹丸在传感器附近的位置信息、速度大小和飞行方向进行解算,从而实现对弹丸的多点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得到的峰值压力和峰值压力的发生时刻实现对弹丸的水下定位.

    2020年05期 v.34;No.143 386-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58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信号检测、算法与仿真

  • 基于双支神经网络多任务学习的心脏磁共振心肌病识别算法

    肖晶晶;崔春;陈佳;

    精确分析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并尽早地、准确地诊断出心脏疾病,对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重大意义.众多影像手段中,心脏磁共振的软组织对比度最高,但是心脏核磁数据序列多、融合难,处理需要专业医师人工勾画,非常耗时.因此,本文基于多任务学习机制,构建双支深度神经网络,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及循环神经网络,提取心脏核磁的空间及运动特征,在训练样本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正常心脏、扩心病、肥心病的准确诊断.本文方法与经典算法C3D及LRCN对比获得了更高的识别准确率,综合AUC值均达到了0.94以上.

    2020年05期 v.34;No.143 390-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7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STM32的直流校准信号发生器

    朱岩;王文健;付巍;

    针对机载直流电源供电特性参数测试系统的校准需求,开展了机载直流电源供电特性参数测试系统的校准技术研究,研制了基于STM32的高集成、小型化、便携式的直流校准信号发生器.该直流校准信号发生器以STM32F429IGT6为核心,能够产生满足机载直流电源供电特性参数测试系统校准的恒流、瞬变、畸变等直流信号.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直流校准信号发生器能够满足机载直流电源供电特性参数测试系统校准的需求,提升了校准的效率.

    2020年05期 v.34;No.143 396-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186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实验研究

    施祥庆;徐春冬;孔德仁;顾廷炜;

    针对目前国内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校准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实验方法.分析了预压水激波管比对式动态校准原理,研究了传感器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基于所组建的标准压力监测系统对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进行了动态校准实验,并采用傅里叶变换法得出了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实验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压力传感器进行动态校准并准确地获取其动态特性.

    2020年05期 v.34;No.143 401-406+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下载次数:38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

    赵文玉;陈智军;郭佳佳;代重阳;徐海林;贾浩;

    针对现有采用接收信号强度RSSI原理的室内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鉴于声表面波技术的无源、受多径效应影响小等优势,搭建了由声表面波定位标签和阅读器构成的室内定位系统.阅读器分时读取3个阅读器天线接收到的定位标签回波信号,与常规的室内定位硬件系统采用3个信号接收机相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标定了系统的信号强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采用基于RSSI原理的三边定位算法测试了系统的定位性能,其有效定位范围为1.6 m×1.6 m,定位精度为13 cm.

    2020年05期 v.34;No.143 407-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128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FORM法的小型舵机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王大奎;娄文忠;冯恒振;郑学均;

    针对传统小型舵机可靠性分析方法存在局限的问题,建立了基于FORM法小型舵机的可靠度评估模型.通过空气动力学仿真计算确定影响舵机可靠性的敏感部位,建立参数化失效模型,确认舵机舵轴与舵面的关键参数,采用FORM法对小型舵机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可靠度R=0.970 671;为满足设计要求对小型舵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对比优化前的结构,舵轴所受的最大应力由462.5 MPa降低为146.8 MPa,舵轴对力的抵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小型舵机可靠度由0.970 671提高到0.999 955,满足关键产品的设计要求,实现了小型舵机的优化设计.

    2020年05期 v.34;No.143 413-417+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23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计算机应用与物联网技术

  • 基于压缩奖惩机制的视频行为识别方法研究

    张丽红;郭磊;

    大多数视频行为识别任务中都是同等处理网络提取到的时空信息,为了忽略无关信息而关注重点信息,本文设计了含有压缩奖惩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用于视频行为识别.该网络结构基于时间分段网络构建,首先将视频分为多个等长片段,从每个片段随机提取堆叠光流图像和RGB视频帧,将其分别输入到含有压缩奖惩机制的时间与空间双流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压缩与奖惩操作,对网络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加权,根据加权后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分别在时间与空间两个通道上对行为作出初步预测;然后对每个片段的时间与空间初步预测结果分别融合,得到视频级预测结果;最后将视频级时间与空间预测结果融合,得到最终视频行为识别结果.在数据集UCF101与HMDB51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不含压缩奖惩机制的多种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2020年05期 v.34;No.143 418-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疫情下的智能身份识别及消毒预警门禁系统研究

    王兴;宋琦;杨帆;程麓洁;

    针对疫情下企事业单位复工,学校开学返校和公共场所人员流动等情况,以及人员进出门禁时所需进行的身份信息登记,测温消毒等繁琐的防疫检测问题,研究了一种智能消毒及预警门禁系统.研究包括:智能消毒及预警门禁系统模型的构建;人脸及身份证信息的采集和智能识别;消毒杀菌的协同处理策略;人员身份数据的网络通信和云端存储.采用非接触式热成像摄像机采集人体体温信息;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宽度学习系统模型对人脸特征进行识别;通过专家控制方式完成对人员状态的智能检测.提出了一种疫情下消毒预警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智能消毒及预警门禁系统可自动完成对出入人员的快速身份识别及检测消毒过程.

    2020年05期 v.34;No.143 425-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25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数据采集与图像处理

  • 基于微波CT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面退移动态测试方法研究

    王晶;徐星;陆明;邹宇;潘晋孝;陈平;

    现有的X射线、超声等无损检测技术受检测工艺、设备安装、检测效率等限制,无法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燃面退移过程的动态测试需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微波CT检测燃面退移的方法.根据微波CT成像原理,将天线等角度间隔分布于固体火箭外壳表面,建立燃面退移变化的数学模型.考虑到微波是以曲线形式传播的,不能使用传统的射线CT重建的直线投影矩阵刻画方法.因此根据微波传播路径,完成微波CT重建的投影矩阵刻画,并根据各个微波天线测量值,利用改进的ART-TV算法重建燃面退移变化的动态图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微波CT成像方法可以有效表征固体火箭发动机燃面退移变化,并且利用改进的ART-TV算法重建得到的直径为39~159 mm的燃面重建误差小于1 mm,可为后续实验测试系统的设计及验证提供理论支撑.

    2020年05期 v.34;No.143 43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6K]
    [下载次数:205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物体检测及关系推理的视觉问答方法研究

    邱真娜;张丽红;陶云松;

    大多数图像描述及视觉问答任务中,主要工作是对图像数据的拟合分类,而缺乏图像中物体之间的关系推理,导致描述图像或回答问题时准确率不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物体检测及关系推理的视觉问答模型.该模型由上游网络和下游网络两部分组成,上游网络采用极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下游网络由多层感知机组成的多模态特征融合推理网络构成.上游网络对图像进行物体检测与特征提取,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提问的问题进行信息提取以嵌入下游网络;下游网络对问题和图像的特征进行融合和推理,进而得出答案.采用数据集CLEVR进行模型训练与视觉问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与其他已有模型相比,图像中物体之间关系推理的准确率获得了提高,达到98.96%.

    2020年05期 v.34;No.143 439-445+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下载次数:231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通信技术

  • 差分高隔离MIMO天线的设计

    耿彦峰;秦嘉华;宋杰;韩国瑞;

    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差分馈电的高隔离度四端口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天线的辐射单元由一个十字型贴片和一个方形环贴片两部分嵌套而成.天线两个贴片分别采用不同的馈电方式,十字型贴片采用微带转探针馈电;方形环贴片采用T型功分器和微带线的差分馈电网络馈电.天线中心频率均为2.42 GHz,带宽均大于45 MHz.为了改善天线的隔离度,在天线的端口之间增加了中和线.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本文的设计方法,天线单元间的隔离度改善了12.1 dB,天线单元间的互耦在天线工作频段内均低于-25.6 dB.

    2020年05期 v.34;No.143 446-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4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FPGA可重构仪器USB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王法臻;崔少辉;王成;马铭骏;

    通过传统设计方法开发USB通信接口实现FPGA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开发人员熟练掌握USB协议、驱动程序编程以及固件程序编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开发难度较大.基于FPGA可重构仪器数据传输的需要,通过对FT245BL芯片工作原理的分析,设计并开发了基于FT245BL的USB通信接口及上位机应用程序,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功能.相比传统设计方法,采用该设计方案可简化开发过程,从而降低开发难度、加快开发进程.经测试验证,该通信接口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迅速、准确,对实现FPGA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2020年05期 v.34;No.143 45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20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设计

    赵明霞;张杰;刘宇峰;韩丽萍;张文梅;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结构的新型微带反射阵列单元.单元外圈尺寸固定,通过改变螺旋线向内延伸长度来获得不同的反射相位.经过各结构参数分析,获得一条较为理想的反射相移特性曲线.采用该新型反射单元,设计了一款10×10规模的反射阵列,并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5.8 GHz处,天线的增益为18.7 dBi, 1.5-dB增益带宽为22.1%(5.56~6.84 GHz),阻抗带宽为3.8%(5.70~5.92 GHz),主旁瓣比优于-15.0 dB,交叉极化小于-25.8 dB.

    2020年05期 v.34;No.143 457-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537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测试技术学报》征稿启事

    <正>《测试技术学报》(ISSN1671-7449 CN14-1301/TP)创刊于1986年,由"中北大学"与"中国兵工学会"合办,是"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学会"会刊。刊登有关测试技术的重点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以及兵器及民用测试的应用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报导内容:声与超声测量;在线测试;测量仪器;ADC,DAC和数据采集;实验技术与标

    2020年05期 v.34;No.143 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网等多家单位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上述各家网络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2020年05期 v.34;No.143 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